來源:湖南日報 發布時間:2024-12-16
12月1日,迎著冬日暖陽,記者沿湘江東岸湘潭段一路前行,來到湘潭市岳塘區竹埠港。
在岳塘區荷塘街道竹埠村生活了62年的宋端秀,悠閑地在自家前坪散步。屋后,她家里種植的辣椒和蔬菜,長勢甚好。
“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宋端秀告訴記者,過去,竹埠港化工污染嚴重。“那時候,辣椒樹都不結辣椒,豆角也長不大,井里的水總有一股怪味。刮風的時候,就算把窗戶都關起來,還是有刺鼻的氣味。”
變化始于2013年。這一年,竹埠港化工企業關停,被納入湖南省政府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一號重點工程”。2014年,湘潭市、岳塘區兩級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平穩、有序關停28家化工企業,竹埠港成為湘江流域首個化工企業全關閉的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區域。
竹埠港很多村民在房前屋后種了菜,長勢不錯
土壤修復:開展風險管控,避免過度治理
地處岳塘經開區的湘潭博納高級中學,去年秋天迎來首批新生。走進校園,一棟棟現代化教學樓映入眼簾,學子們瑯瑯書聲不絕于耳。
“腳下這片土地,是竹埠港易家坪片區,2021年完成修復治理、順利驗收。”站在校園操場上,湘潭市生態環境局岳塘分局副局長雷俊向記者介紹。
易家坪片區完成治理后,建起了現代化教學樓
摘掉“污紗帽”后,竹埠港地區年均減排廢水約264萬噸、二氧化硫約6000噸、工業廢渣約3萬噸。污染物增量雖然沒了,存量卻仍然存在,不僅治理難度很大,而且成本極高。
“首先要算經濟賬,否則有可能做成‘爛尾工程’。”岳塘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區里專門做過調查,某地有一家村辦化工廠,占地僅100畝,投產沒幾個月,就因鎘污染問題被關停。要將被污染的土壤完全治理干凈,達到耕地標準,需投資百億元。
“這簡直是一個無底洞!竹埠港的治理,絕對不能走這種不計成本的‘死路’!”這位負責人說。
市、區兩級政府邀請中國環科院、省環科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聯合對竹埠港化工區及周邊農田開展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繪制“污染地圖”,制定風險管控方案,探索出一條新路子:重污染區域土壤治理后,實施覆土復綠,主要用于綠化景觀;污染較輕的區域,則建設成公園、道路、學校等公共設施。
“不是所有地塊都要按照耕地標準來修復,根據污染程度因地制宜規劃土地用途,才能避免大挖大治和過度治理,達到環境風險最低化、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優化。”湘潭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科科長李雨青介紹。
12月1日傍晚,記者在竹埠港一處高地上眺望湘江,欣賞了一場“橘子味”的日落
思路一變天地寬。2018年,全國首個大區域復合污染區污染治理風險管控和再開發建設工程,在竹埠港展開,分竹埠、雙埠、易家坪、電化廠4個片區進行。
按照規劃,易家坪片區為公共服務地塊。施工方將表層污染土壤清挖轉運進行修復和集中填埋,再覆蓋清潔土壤進行治理。2021年,該地塊治理修復工程順利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效果評估審查,很快迎來“新生”。竹埠港其余片區治理正按計劃進行,已累計修復土壤超100萬立方米。
湘潭市生態環境局做過統計,有了風險管控方案,竹埠港地區至少節省8億元土壤修復資金。
企業外遷:堅持走高科技、低能耗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2014年9月30日清晨,湘潭電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熱電廠鍋爐停止投料;10分鐘后,其主供電控制臺被貼上封條。這家1958年就進駐竹埠港的老企業,“徹底安靜下來”,標志著竹埠港28家化工企業全部關停到位。
位于雨湖高新區的湘潭電化鶴齡生產基地
數月后,距離竹埠港20多公里的雨湖高新區,湘潭電化新基地(即雨湖區鶴嶺生產基地)完成建設,企業在這里“安了家”。
近日,記者來到湘潭電化鶴嶺生產基地,只見生產線上,僅1名工人就能輕松控制21個硫化桶。精準投料、閥門連鎖、液位控制……在中控室輕點鼠標,就能對這些設備一鍵啟停。電解車間,全自動化檢測體系高效運轉,產品溫度、電壓、流量等全部穩定在指定區間。
湘潭電化是我國電解二氧化錳發祥地,上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噸電解二氧化錳誕生于此。企業在雨湖區鶴齡鎮“喬遷新居”第一天,湘潭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寄語:借整體搬遷機會,不但要實現產業轉移,更要實現產業升級,精心打造“創新版”“升級版”電解二氧化錳。
湘潭電化不負眾望。“過去在竹埠港,企業雖然不斷升級改造,由于地域有限,只能拆舊更新,有些變革實際上是不徹底的。”企業負責人劉干江表示,如今通過擴大場地,湘潭電化穩步推進智能化建設,大步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在江西新余高新區落地的開元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過去是竹埠港一家名為“開元化工”的企業。企業負責人陳陸武介紹,以前,企業環保處理不符合要求,但又沒有改造空間。從竹埠港搬到“新家”后,投入千萬元添置環保和安全設施,經濟效益提升,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1月,湘潭市開元化學總部暨產品研發基地項目開工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及家鄉一盞燈。2023年初,心系故鄉的陳陸武乘著“湘商回歸”的東風,帶著投資2億元的項目回到湘潭,在湘潭高新區建設湘潭市開元化學總部暨產品研發基地,填補園區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空白。
同樣外遷至江西的金環顏料有限公司,是竹埠港最早一批在關停退出協議上簽字的企業。企業負責人王又凡說,新址建設期間,竹埠港化工企業關停工作指揮部人員多次到江西省宜春市,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服務。如今的金環顏料,新建了花園式廠區,已成長為國內高端無機顏料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
竹埠港被納入岳塘經開區,實行片區整體開發,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騰籠”后,如何“換鳥”?2013年,湘潭市將竹埠港納入岳塘經開區,實行片區整體開發,探索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退出第二產業,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文旅康養、總部經濟等第三產業,成為竹埠港的新選擇。
如今,站在湘江岸邊放眼望去,清澈的江水奔騰向北。昔日的竹埠港化工區,正按照“綠蔓智城、最美湘江岸”定位,一步步蛻變成集綠色、創新等于一體的城市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