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湘潭生態環境 發布時間:2024-12-13
在治理后的竹埠港易家坪片區,新建的學校已經開展教學。
初冬時節,湘江邊的竹埠港。
蜿蜒小道兩旁綠樹成蔭,郁郁蔥蔥的花草在微風中搖曳。
“關了化工廠就很少有刺鼻的氣味了,用上自來水了,辣椒蔬菜都長得好了……”住在路邊的宋端秀,在地坪里悠閑地散著步,“各如今的日子過得哩!”今年80歲的宋端秀,已經在竹埠村生活了62年,見證了竹埠港的變遷。
在她的記憶里,十幾年前的竹埠港因化工產業的污染而“寸草不生”。她介紹,那時候,空氣中整天彌漫著難聞的氣味,“辣椒樹都不結辣椒,豆角也長不大,井里的水總有一股怪味……刮風的時候,所有窗戶關起來都沒有用。”
宋端秀家早已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竹埠港毗鄰湘江,水運便利。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這里曾是湘潭市精細化工產品的主產地,在上世紀80年代被國家確定為優先發展的14個精細化工基地之一,曾是湖南乃至全國最具活力的化工生產片區之產業化一。到了2011年,竹埠港有28家企業,年工業產值達到45億元,稅收1.12億元,是湘潭經濟的“肱股之臣”。但伴隨著化工業的蓬勃發展,污染也隨之而來。
曾有當地居民向媒體反映:“以前的竹埠港是‘毒區’,沒看到過綠色,竹子、樟樹都熏死了……”
2014年,湘潭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向省委、省政府遞交了責任狀,堅決全面關停轄區所有化工企業。同年9月30日,竹埠港老工業區28家企業全部停產,實施搬遷。但由于長期的化工生產,竹埠港老工業區企業排出的廢水、廢氣、廢渣中含鎘、錳、銅、鉛等重金屬以及有機污染物,對場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嚴重污染。
為進一步摸清污染情況,為后續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撐,2018年4月,湘潭市岳塘區環境保護局(現湘潭市生態環境局岳塘分局)通過委托招標,邀請中國環科院、湖南省環科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聯合對竹埠港老工業區進行環境調查風險評估與風險管控,開展現場采樣調查工作,并分竹埠、雙埠、易家坪和電化廠四個片區,分別編制評審完成了場地調查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編制了竹埠港老工業區風險管控技術方案。
其中,易家坪片區是竹埠港區域規劃為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按照治理方案明確的具體措施,湘潭市采取將表層污染土壤清挖轉運進行修復和集中填埋,再覆蓋清潔土壤的方式進行治理。2020年11月15日,該地塊治理修復工程通過了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效果評估審查。
規避了污染的風險,易家坪片區也迎來了“新生”。如今,一棟棟現代化的教學樓在這里拔地而起,竹埠港實驗中學和湘潭博納高級中學相繼建成招生,1000余名師生在這里安逸地學習生活。
曾經的“毒區”,蛻變成“綠洲”,化工企業留下的污染已慢慢消逝。“現在我的菜都長得極好的!”宋端秀老人笑聲洪亮,傳遞著內心的滿足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