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微課堂】氣候投融資,為何在湘潭這座工業老城漸成“氣候”

            來源:湖南日報 發布時間:2024-11-26

            打印 | |   分享到:
            0

            引導136億元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實施綠色低碳項目86個,減少碳排放385萬噸

            探索氣候投融資,湘潭漸成“氣候”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彭婷 通訊員 廖艷霞

            有機構預測,中國每年需投入3萬億元以上資金,應對氣候變化。若僅靠政府財政投入,顯然是有限的。通過制度設計,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顯得尤為重要。

            2022年8月,湘潭入選全國首批、我省唯一的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兩年多來,該市充分調動各類資本,合力應對氣候變化,推動“雙碳”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不僅多次在全國、全省推介,還源源不斷吸引各地政府前來“取經”。

            氣候投融資,在湘潭這座工業老城已漸成“氣候”。

            “綠色低碳之城”呼之欲出

            11月10日,記者走進湘潭河西污水處理廠,花木掩映,廠區屋頂上連片的藍色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這些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污水處理廠使用。

            “除了能發電,光伏板還可以遮光,抑制池內水體藻類滋生,提高污水處理效率,一舉多得。”負責該項目建設的湖南潭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潭州新能源”)工程部部長李智介紹,這是湘潭首個實現并網發電的“光伏+水務”示范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3.07兆瓦,每年可提供約261.8萬千瓦時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44噸。

            (湘潭河西污水處理廠“光伏+水務”項目,總裝機容量3.07兆瓦。)

            湘潭河西污水處理廠是該市用電大戶,過去,企業電費一年高過一年。乘著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的東風,湘潭因地制宜盤活閑置的屋頂資源,將“光伏+水務”項目納入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獲得銀行長期低息貸款支持。項目建成后,既節約電費又保護環境。

            “若沒有試點城市相關政策支持,可能很難從銀行獲得長期低息貸款,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將面臨資金難題。”潭州新能源財務部副部長張欣安告訴記者。

            在氣候投融資這股勁風吹拂下,“光伏+”新業態在湘潭不斷涌現。已并網發電的石壩口水庫漁光互補光伏項目,下可養魚、上可發電,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萬噸,大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之風還吹到湘潭政府大樓、商場、學校等地方,一座‘綠色低碳之城’呼之欲出。”潭州新能源總經理羅松貴說。

            岳塘區是首批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示范單位。該區以此為契機,由潭州新能源負責開展光伏電站建設。岳塘區重點工程項目服務中心主任陳卓介紹,區行政中心辦公樓、會議中心及后勤大樓屋頂,分布著848塊單晶硅光伏組件,占用屋頂面積4200平方米,平均每年可發電42.2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83噸。今年初,該區獲評“湖南省2023年公共機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單位”。

            (岳塘區行政中心屋頂,分布著848塊單晶硅光伏組件。)

            湘鄉市東郊鄉村民劉毅軍,也享受了湘潭作為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的紅利。

            “在屋頂上安裝光伏發電設備,不占地方,既省電費又賺錢,等于多了一個‘陽光存折’。”劉毅軍告訴記者。

            劉毅軍一直想在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備,但一筆不小的投資讓他猶豫不決。一次偶然機會,他了解到湘鄉市村鎮銀行的“光伏貸”產品。根據提示,在湘鄉市融資登記系統提出融資申請后,銀行收到派單并實地調研,認為他符合條件,為其發放1筆10萬元的“光伏貸”,幫助他成功安裝光伏發電設備。現在,這套設備不僅滿足劉毅軍的日常家庭用電需求,多余的電還可以售賣給電力公司。

            (湘潭實施86個綠色低碳項目,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湘潭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兩年多來,該市有效引導136億元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實施綠色低碳項目86個,涵蓋鋼鐵、電力、交通、建筑等多個行業,累計減少碳排放385萬噸。

            這一系列項目,也給生態環境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今年1至8月,湘潭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368,為有監測數據以來同期最佳;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2%,優良天數220個,創2021年以來同期最高。該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由2021年的84.4%提升至2023年的87.1%。

            “碳賬戶”撬動綠色大發展

            深秋時節,記者來到湘鄉經開區金聯建材有限公司。只見300多米長的自動化潔凈生產線上,脫硫石膏經過配料、成型、切斷、烘干等工序,“變身”生態石膏板,成為建材企業爭相訂購的“香餑餑”。

            金聯建材是湘鄉市首批進行碳核算的工業企業。“建立‘碳賬戶’后,企業降碳又增收。這個事,有搞頭!”金聯建材負責人朱士玉說。

            (湘鄉金聯建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打開“碳賬戶”。)

            2022年6月,湘鄉啟動工業企業碳核算。同年下半年,金聯建材進入銷售旺季,急需充足的流動資金采購原材料。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碳賬戶”信息,認定其可以獲得1100萬元綠色貸款支持。

            “不僅足額購買了原材料,我們還利用這筆錢,將原有能源供應系統改造升級,采用天然氣,提高20%生產效率,減少90%的二氧化硫排放。”朱士玉告訴記者。

            當時承接企業“碳賬戶”核算的郵儲銀行湘鄉支行工作人員胡茂林介紹,他們根據企業“碳賬戶”信息,對碳排放有明顯改善、正在積極綠色轉型的企業,提供授信額度及利率優惠政策支持。金聯建材就是其中之一。

            “企業碳排放越少,碳指標效能越高,就能在沒有其他擔保的情況下,憑減排的二氧化碳獲得更高授信額度,以及更低貸款年利率。”胡茂林解釋。

            去年,湘鄉版工業“碳賬戶”上線,102家完成碳核算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自己的“碳賬戶”。湘鄉市是省內首個對工業企業碳排放數據進行采集、核算、分析和貼標管理的縣(市、區)。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湘鄉市11家金融機構參與“碳賬戶”金融應用場景試點,累計出臺29款綠色創新金融產品,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不同額度信貸支持。湘潭市計劃到2025年底前,為所有規模以上重點工業企業建立“碳賬戶”。

            (湘潭召開氣候投融資銀政企對接會。)

            與企業類似,湘鄉市民也有自己的“碳賬戶”。

            2022年10月,該市在東郊鄉滸洲村啟動個人“碳賬戶”試點,對村民公交出行、步行出行、舊物回收等低碳行為的碳減排量進行換算,由此量化貸款額度和利率優惠。

            “今天又攢了50點綠色能量!”11月8日,搭乘公交出行后,村民肖炎華拿出手機,看著“漲分”的個人“碳賬戶”高興地說。

            肖炎華從事苗木花卉種植多年。一次,在進苗育苗關鍵期,流動資金不夠。他向個人“碳賬戶”核算定點金融機構湘鄉農商銀行申請貸款。經過查詢,工作人員認為客戶符合個人“碳賬戶”積分要求,將他的低碳行為碳減排數據換算后,為其發放40萬元擔保貸款。

            如今,這些低碳行動已深入肖炎華的生活點滴之中。他期待著不斷上漲的積分,為自己帶來更多福利和便利。

            像肖炎華一樣,滸洲村已有2248名村民擁有自己的“碳賬戶”。其中,718名符合條件的村民,共獲得4917萬元貸款支持。

            (湘潭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作氣候投融資經驗交流。)

            湘潭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有關負責人說,待時機成熟,這項創新經驗有望在全市推廣。

            氣候投融資試點火苗,正在湘潭蔓延。湘潭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將通過3到5年,實現資金、人才、技術、信息、數據等各類要素資源向氣候投融資領域初步聚集,達到氣候投融資試點示范作用明顯、金融機構積極響應、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效果,為我省實現碳達峰目標探索資金解決方案,為中部省份老工業基地綠色低碳發展轉型提供氣候融資“湘潭經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