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微課堂】“秸稈去哪兒了”系列報道⑨秸稈“變身”生物質燃燒顆粒 既環保又增收

            來源:湘潭日報 發布時間:2024-11-22

            打印 | |   分享到:
            0

            “秸稈去哪兒了”系列報道⑨

            秸稈“變身”生物質燃燒顆粒 

            既環保又增收

            在雨湖區鶴嶺鎮向陽村湘潭陽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稻谷烘干車間內,一顆顆小型圓柱體生物質燃燒顆粒通過皮帶傳送到鍋爐內,產生的熱能用來烘干稻谷。“只需要一點點,就能持久燃燒產生足夠熱能。”湘潭陽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經營廠長劉永紅說。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種生物質燃燒顆粒竟是田間廢棄的秸稈“變身”而來。

            640.webp (1).png

            點草成金。2021年,向陽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新能源”為契機,盤活廢棄錳礦區資產,投入400多萬元改造廠房,成立湘潭陽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雨湖區率先探索秸稈生產生物質燃燒顆粒,發展綠色經濟。

            640 (1).webp (1).png

            公司從周邊種糧大戶手中回收秸稈、與打碎的廢棄木料按比例摻和、再打碎細加工成粉末,通過造粒機擠壓加工成粒,一粒粒生物質燃燒顆粒源源不斷從機器中輸送出來。

            640.webp (2).png

            “這些生物質顆粒除了自產自銷、用來烘干稻谷外,其余都送往周邊檳榔廠、學校用作生物質鍋爐燃料。”劉永紅說,向陽村村集體種植了1000多畝水稻,還承包了鎮上3000余畝稻谷烘干業務。用秸稈作為稻谷烘干原材料,燃燒值與煤炭接近,每噸稻谷烘干成本約為40元,比煤炭低20元,不會產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高效環保。

            640.webp (3).png

             秸稈綜合利用還為向陽村發展帶來了能源“金塊”。劉永紅介紹,公司去年以5元/捆的價格收集了4500多噸秸稈,與廢棄木料結合能生產12000噸生物質燃燒顆粒,除了自用,其余以820元/噸的價格銷售,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以上,并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

            “自從村里有這個加工廠后,我負責原料提供,一天打捆10噸就有2000塊,真沒想到,廢棄秸稈還能賣錢。”種糧大戶黃大哥喜滋滋地說。

             為了進一步提升生產效能,今年湘潭陽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還投入14萬余元,更新了粉碎設備,粉碎能力從15噸/小時,提升到40噸/小時。目前,公司已經收集秸稈約3000噸,生產銷售忙得不亦樂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