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中央定調國資國企改革再深化,這些領域將有新舉措

            來源:第一財經 發布時間:2023-11-16

            打印 | |   分享到:
            0

            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不斷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等領域的改革有望迎來新突破。

            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意見》《關于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

            隨后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學習貫徹落實上述文件精神,結合國資央企實際研究完善配套制度措施,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抓好國資央企系統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進一步指導推動中央企業聚焦主責主業,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加快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表示,目前我國正有序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一些新的改革舉措加快推出。自然壟斷領域監管體制機制的改革,屬于改革領域擴大的范疇;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改革,屬于在原有改革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它們實際上屬于改革深化的兩個不同層面。從改革的目的看,兩者都是為了有效增強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核心功能。

            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我國廣義財政的“四本賬”之一,其他三本是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根據國有企業上年實現凈利潤按一定比例收取,同時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相關支出。

            今年年初財政部公布的2022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2022年,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6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3346億元,比上年增長5.5%。

            中央深改委會議強調,預算工作體現黨和國家意志,要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聚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上述會議指出,要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強財政資源科學統籌和合理分配,合理確定預算收支規模,統籌保障和改善民生,杜絕奢靡浪費等現象。要堅持預算法定,強化預算約束,推動預算績效管理,發揮人大監督作用。

            針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改革,劉興國認為,其著力點包括擴大范圍、強化功能等。從擴大范圍來看,目前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收取范圍,并沒有覆蓋全國所有國有企業,只是在部分地方層面實現了國有資本收益收取范圍的全覆蓋,那些目前尚未納入收取范圍的企業,未來將陸續納入。通過優化預算收入的支出,將能更好地實現國有資本結構調整,進而更好發揮國有資本的產業引領功能。

            國務院國資委表示,要高水平做好國資央企系統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明確資本投向,科學制定規劃,強化績效管理,結合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規劃和中央企業發展戰略,依據國有企業功能分類,制定重點行業、關鍵領域、核心企業的注資規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分析,國有資本是稀缺資源,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與國計民生的行業與領域,以及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增加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要明確各級財政部門與國資監管機構的分工,各負其責;同時要區分國有企業的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規范補貼方式。

            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

            自然壟斷領域的改革也在有序推進。電力、油氣、鐵路等行業的網絡環節具有自然壟斷屬性,是我國國有經濟布局的重點領域。

            中央深改委會議指出,要健全監管制度體系,加強監管能力建設,重點加強對自然壟斷環節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規劃任務、履行國家安全責任、履行社會責任、經營范圍和經營行為等方面的監管。推動處于自然壟斷環節的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增加國有資本在網絡型基礎設施上投入,提升骨干網絡安全可靠性。

            上述會議還提到,要對自然壟斷環節開展壟斷性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范圍進行監管,防止利用壟斷優勢向上下游競爭性環節延伸。

            劉興國表示,對自然壟斷行業來說,掌控著足以影響經濟安全甚至國家安全的重要資源與重要平臺,因此其發展水平對保障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來說至關重要,必須引導規范自然壟斷企業經營行為,確保其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保障國家安全來開展投資經營活動。

            他認為,自然壟斷領域的改革,除了加強監管外,還需優化機制釋放活力。一方面可以考慮通過股權多元化引入多個國有投資主體來優化公司治理提升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優化考核機制來激發其負責人降本增效動力。有動力才會有活力,有活力才能實現更好發展,更好體現其核心功能。

            中央深改委提出的提升骨干網絡安全可靠性不僅有助于保障國家的戰略利益,還能夠維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多次提到骨干網絡安全,在年初就強調,中央企業要爭做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主力軍,積極推進重點區域產業合作,加大國防軍工、糧食能源資源、骨干網絡等重點安全領域布局,提升支撐保障能力。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9月撰文表示,強化國有資本對電網、石油天然氣管網、江河主干水網、信息通信網等領域投入,加強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算力網絡、衛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好維護國家骨干網絡安全。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認為,安全問題是任何發展的前提條件,需要強化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以確保維護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網絡的安全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