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奮斗者》 發布時間:2022-12-08
俯仰之間,人生半百,對鏡貼花黃,忽驚鬢發如雪。仔細想來,我在湘潭生活有三十余載了,閑暇時,喜歡用腳步丈量濱江湖畔,林蔭巷道。有人調侃“風景在遠方”,而我覺得風景就在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的美麗對我來說就是生活的饋贈,因為它融入了我的青春,我的夢想,我的希望;記錄了我的足跡,我的故事和我的愛。目光所及皆溫暖。
雨湖拾遺
雨湖公園似歷經滄桑的長者,又像滿腹詩書的雅士,稍有年歲的湘潭人都對她有無法割舍的記憶與情懷。在這個城市的人們心里,雨湖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
雨湖以“雨滴荷錢”而得名,有“妙絕西湖勝虎丘”之美譽。庚子歲余,細雨飄零,相約雨湖。雨色蒙蒙的雨湖,人聲不嘈雜,靜可聞樹葉掉落之聲,唯有一個“幽”字了得。年少歲月,這里是尋常去處,成年后瑣事繁多,為生活,為臉面,腳步慌張,這一身邊的幽處何曾留在心上。
公園格局沒有大的變化。橋是橋,亭是亭,彎還是那個彎;只是藤更密,竹更幽,而青石小徑瘦了。漫步園中,總忍不住四處張望,總覺得我想尋什么東西,走了一半,突然感悟,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在風雨亭子間遺留了青春的美好畫面。
石頭記
漫步河東濱江風光帶東坪鎮河灘,從萬千鵝卵石中發現了它,周遭石頭皆圓滑無角,唯有此君棱角分明,溝壑縱橫,黝黑如漆,間以淡黃經絡上下穿插,順勢曲折,圖案結構飄忽無形,卻自成天然,一派大師的手法。執握掌心,頗有沉墜感,入手溫潤如玉,清涼之感直透肌骨。
無人知道它從哪里來,也不知道它在這里呆了多少歲月。它或許來自迢迢千里之外,又或許已經有無數雙手撫摸過它,粗糙的,溫柔的,年輕的,美麗的……它一定見過無數水逝,云卷,風馳,電掣,更多的時候,它獨自浸泡在水里,湮埋在沙礫中,有時寒暑交加,有時暗無天日。
我把這個邂逅的朋友帶回家,置于書房案牘,我們的相處最長也不過幾十年。它無疑是古老的長者,在我人生的漫漫長路里,于它,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
寶塔采風
因為疫情的影響,很久不曾出遠門,為了不留遺憾,趁陽光明媚,穿過喧囂的車流,去寶塔嶺走一走。
沿著江邊村小徑登寶塔嶺,途經木魚湖,靜謐的湖面如鏡子一樣,偶爾飛過的水鴨泛起漣漪。經過湖邊繞半圈進入了工程學院,依山傍水的校區密竹依云,長林蔽日,花木郁郁,少了年輕的學子腳步,幾處鳥兒嚶嚶,忽上忽下,不怕人的。穿過校園就進入寶塔嶺。寶塔嶺最高處有一院落,院落有石獅、石墩、石桌、石板路。院落的主角當然是高峰塔,高峰塔里沒有留住高僧,時光留下了古墻。古墻腳下有石窖,石窖里水玲瓏青翠可人。幾十年了,石獅不老,我們卻變了容顏。
高峰塔的地下室有一處蘭瑟美術館,《春光乍泄》展覽在這里進行,有彭烈鴻等青年畫家潑墨胸臆的作品。晨鐘暮鼓、現代藝術氣息與吹過高塔飛角斗檐的風相鳴相和。
美景無處不在,關鍵是人的心境。平穩的心態很重要,愿始終熱愛生活,努力工作,做最好的自己,感恩生活的饋贈,不辜負最美的時光,勇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