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者》報第41期新鮮出爐 | 【原創】“八一”特別策劃“難忘軍旅 我心依舊”:我是部隊電影放映員

            發布時間:2022-08-01

            打印 | |   分享到:
            0

            在部隊戰友們的印象里,電影組不僅僅是一個提供文化娛樂的機構,還是一個可以無形調控軍營甚至是周圍群眾生活節奏的地方,架在大禮堂屋頂、面向四面八方的幾組大喇叭,每天從早到晚,不間斷地播放起床出操、開飯上班、學習訓練、熄燈號響,一天吃喝拉撒睡都會讓戰友們感覺到電影組的存在。我們電影組的人仿佛是部隊的“名人”一樣備受關注,經常會收到戰友們迎面的熱情打招呼和“拷問”,問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今天放電影嗎,什么片子?”走在軍營猶如“網紅”一般受歡迎。

            20世紀80年代,不像現在隨時可以看手機、看電視、玩電腦上網,我們的文化生活比較匱乏,看報紙、聽廣播、看電影是部隊戰士最重要的文娛活動。我們電影組只有4人,分為兩組,輪流值班,電影組除保障航空兵飛行團、后勤場站機關室內放映任務外,還要負責飛行團機務大隊、場站駐外場保障連隊、部隊農場以及機場導航站臺等放映點和露天放映。為加強兄弟部隊的聯系和軍民團結,電影組還要免費送電影到高山邊遠的雷達站和周邊農村。

            當一名電影放映員不容易,要身兼數職,像書寫標語、粘貼宣傳畫、懸掛彩旗、安放音響、布置會場、剪字別布標、制作幻燈片、修補影片膠卷、維修保養電影放映設備等都是電影放映員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學好無線電技術,又要練習書法繪畫;既是放映員,又是宣傳員;既要當好禮堂管理員,又要當好會議服務員。選到電影組的,要各類業務樣樣精通。電影放映還需持證上崗,1984年,我一次性通過電影放映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能操作考核,獲得陜西省文化廳頒發的三等八級《電影放映員職業資格證書》。

            000 拷貝 2.jpg

            回憶電影放映工作,最讓我難忘的是露天電影放映的熱鬧情景。電影放映前,機務大隊、場站各連隊排著整齊的隊伍,戰友們帶著“小馬扎”、喊著“一二三四”口號列隊入場,入場完畢,部隊開始拉歌比賽,啦啦隊長的起哄聲,戰友們“來一個”“再來一個”的歡呼聲,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周圍老百姓也早早吃完晚餐開始搶位置,沒有搶到好位置的也有辦法,有站在凳子上的、有小孩“騎高馬”的、有爬樹杈上的、有爬坐圍墻上的,一眼望去人們里三層外三層的,把露天操坪擠得水泄不通。

            微信圖片_20220801161623.jpg

            ▲ 劉功元所在部隊軍人工作場景。

            電影首先播放的是幻燈片,如“請勿吸煙”“不要亂丟垃圾”“保持場內肅靜”“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等等,接著是放紀錄片,盡管沒有故事情節,但畫面和內容還算豐富。最后才是放正片,那時候電影拍的不多,沒有選擇的余地,觀眾最愛看的當然是戰斗故事片,每當看到銀幕上光芒四射的“八一”紅星時,就知道是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期待了許久的心像開了花,全場歡聲一片。隨著電影故事情節的發展,觀眾的表情也跟著變化,有時屏息凝氣,瞪大雙眼;有時悲傷,淚如雨下;有時氣憤,咬牙切齒;看到精彩處,引起陣陣喝彩……

            雖說只是放映一場電影,但電影放映前期準備工作非常多,從接送電影膠片到檢查放映設備運轉狀態,從電影膠片倒片到修補破損膠片,從制作幻燈片到現場安裝設備,從有線連總機發通知到電話聯系汽車連派車,我們得從上午上班開始忙到晚上11點以后。電影結束后,部隊原地不動,老百姓先行退場,人群立即四散開來,各種嘈雜的聲音溢滿夜空,有大呼小叫尋找東西的聲音,有大人找孩子的喊聲,有找不到爸媽的小孩的哭聲,還有此起彼伏的狗叫聲,更多的是評說電影的議論聲,待部隊有序排隊退場之后,露天電影場恢復了夜晚的靜謐,我們收拾“行囊”打道回府,忙碌的一天才結束。

            1984年9月,我離開鎮川堡86438部隊電影組到銀川39458部隊新的工作崗位。在兩年的時間里,我擔任放映員兼任圖書管理員,走遍了陜北的溝溝壑壑,服務過《人生》電影拍攝劇組,共放映電影220多場,保持了電影放映零事故記錄,為自己的軍旅生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視機、寬帶網絡、智能手機早已普及,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電影,電影院成了年輕人消遣娛樂的好去處,露天電影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離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了,但在部隊擔任電影放映員的那段經歷仍然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