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交河故城 《奮斗者》副刊佳作賞析

            來源:湘潭城發集團 發布時間:2020-06-05

            打印 | |   分享到:
            0

            穿越歷史:交河故城——記城發集團援疆故事

            文/肖錦旋

            (一)

            歲月幽遠,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太多的古城遺址引發后人的幽思、憑吊,“火洲”吐魯番的“交河故城”是世界上諸多古城遺址的先祖,從公元前至今它一直默默佇立,安詳而憂郁地凝望著這個風云際會的世界。

            走進交河故城,就是走進了深遂的歷史,就是走進了2000多年前的西域風情,它是古絲綢之路上一座立體的“清明上河圖”。  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2014年6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

            交河故城是建立在崖壁之上的一座軍事要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城市是公元前2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到14世紀殘酷的戰爭使它城毀嚴重,終成一座空城被棄。

            被遺棄的交河故城卻完整的保留了整個城市的基本建筑框架,彌經歲月侵蝕,保存至今。

            (三)

            交河古城的建筑物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稱一絕,獨一無二。

            與其他從地面上建起的城市不一樣,它的建筑物大多數是在一塊高出兩側河面30米的懸崖上的臺地向下挖掘生土構建而成,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城市”。

            手工作坊區、居民區和官署區建筑物都低于街道路面。只有寺廟區的佛塔和廟宇高于地面。它的特別之處還在于這種生土建筑物夏天能夠吸熱,把灼熱的太陽光擋在厚厚的墻外,而冬天卻能儲蓄和釋放熱量,真正的冬暖夏涼,被稱為是“會呼吸”的建筑物。

            整個城市是以街道為骨架的交通網絡,站在街道的路旁放眼望去,方圓5萬平方米的城市建筑輪廓清晰可見,寺院區、官署區、手工作坊區和居民區、墓葬區規整排布,城市的中心竟然還有類似于當今別墅的豪宅區,能想象出當年這里的繁華熱鬧。

            (四)

            眼前的交河故城寂靜無聲,但走在故城曲折蜿蜒的街巷,你會有一種恍惚感,分明能聽到2600年前這里小商販悠長的叫賣聲,孩童嬉戲玩耍的歡笑聲,官府衙門里肅穆的擊鼓聲,還能聽到不遠處寺廟里空蒙的誦經聲……

            這時長風撫過空城的蒼穹,發出絲絲的聲響把你拽回現實........它讓你忽然安靜下來,有一股電流穿過身體把你定在了原地,不是傷感,不是亢奮,腦子里甚至是一片空白,好一會兒?過神來的時候,腦子里浮出來的是“生命”二字。

            這里曾經有那么多鮮活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那么生動地演繹著自己的傳奇故事:

            就在巷道的酒樓茶肆吆五喝六中;

            就在官府的衙門內驚堂木拍案中;

            就在古佛青燈下悠悠的木魚敲打聲中;

            就在金戈鐵馬、忱戈泣血的廝殺之中……

            這些故事或溫婉纏綿,或壯懷激越,而故事的主人公卻漸行漸遠,退隱幕后,消逝在幽藍的塞上明月之中。

            歲月重歸寂靜,但生命的呼吸喘息曠野。

            你真切感受到站在歷史的軸線上,怔怔的,啞口無言。

            (五)

            “小巷又彎長,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那是詩人踽踽在江南的古鎮,但是在西域這千年的土墻上,拿什么樣的鑰匙去敲扣歷史的回聲呢?

            一切都隱沒在時間里,藍天上的白云被干風扯拽出狼奔豕突,但云團最后露出的還是一個淺淺的微笑,悲憫的望著大地,包容著塵世間的一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