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 窯灣歷史文化街區  [詳細]
                窯灣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湘潭市雨湖區窯灣街道,東起新馬路道路邊線,西至楊梅洲大橋,北抵十萬壟大堤,南臨湘江,占地面積約208畝,總建筑面積約2.4萬平米,規劃為“一心一軸四片區”,即以潭寶汽車站為中心,以窯灣老街為軸線,分為歷史文化、商業民俗、休閑娛樂、高檔居住及濕地公園等片區,街區于2018年9月正式開街,2018年12月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主要景點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潭寶汽車站、望衡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山勝跡、陶侃何騰蛟二墓、唐興橋、李柳染堂。 (潭寶汽車站) (陶侃何騰蛟二墓) (江山勝跡) (唐興橋)  (望衡亭) (窯灣老街)窯灣景區的開發建設,是湘潭保護歷史文物,傳承城市文脈的展現,同時也具有深度挖掘城...
            • 紅培研學項目  [詳細]
                1.“韶山-井岡山”(“兩山”專列)。“兩山”專列是由湘潭紅旅集團、廣東鐵青國旅、株洲城發集團按照“統一平臺、統一品牌、統一產品、統一標準、統一營銷”的原則由三方精誠合作、優勢共享,共同將“兩山”專列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品牌列車和網紅列車。 “兩山”專列是湘贛兩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強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旨在為加快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而打造。 “兩山”鐵路從韶山出發,沿途經停經停湘潭、株洲、醴陵、攸縣、茶陵南、炎陵6個車站,終點為井岡山站。專列上創新開發“紅色移動課堂”,圍繞“踐行二十大,紅色湘贛情”的主題,在專列上開展系...
            • 萬樓·青年碼頭文旅開發項目  [詳細]
                該項目順應市民對文旅發展的需求,有序盤活長期閑置但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的項目資產,堅持市場化運營,創新融資方式,運用“盤活存量資產+市場開發”模式,招引高品質高水平的戰略合作者,在項目盤活中最大可能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城市更新盤活開發的示范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以萬樓主樓為核心,布局“千年十八總”盛世長卷等“文化+科技”產品;在萬樓前坪布局摩天輪集裝箱集市;建設全省最大摩天輪——“湘潭眼”。二期建設“芒果盒子”,打造兒童娛樂中心、青年酒店等場館。
            • 萬樓  [詳細]
                萬樓,湘潭歷史上的一座著名樓閣,始建于明朝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湘潭縣令包鴻逵主持修建,時任京官為其取名萬樓,并作《萬樓記》,“萬,乃數之大者,邑從此而大。”寓意以萬樓的興建為象征,湘潭從此走向發展壯大、地富民強。萬樓這座湘潭歷史名樓,以其雄偉磅礴的氣勢、深厚凝重的文化積淀,見證了湘潭社會、文化、經濟的興衰,成為湘潭城市繁榮昌盛的時代象征和湘潭人民的精神歸依。初建重建,都是處于社會和諧穩定、政府與民眾齊心協力之時;損毀蕭條,不是戰爭動亂、就是財力匱乏之時;萬樓猶如湘潭歷史天空的晴雨表,“萬樓興,湘潭興”成為家喻戶曉的民諺。
            • 窯灣  [詳細]
                據史料記載,窯灣古街立于秦代,建制于晉代公元313年,依山靠水,明清時期這里商業發達,歷朝歷代吸引著世人來此駐足、賞景吟誦。晉代名將大司馬陶侃曾駐軍于此;唐代中書令、書法家褚遂良將“石頭寺”改名為“大唐興寺”并題寫匾額;高僧智儼曾長期主持唐興寺,圓寂之后寺內興建了智儼塔,劉禹錫為之撰寫碑文;詩人杜甫曾在此寫下名篇《發潭州》;清代曾國藩在此創辦船廠,湘軍打贏第一個勝仗;近代以來,毛澤東、彭德懷、齊白石等都曾在此駐足……窯灣古街內外文物古跡分布密集,傳統民居保存較完整,至今舊貌猶存,留下民居、墓冢、碑坊、亭臺等許多紀念性建筑,構成了寶貴的人文資源。歷經1700余年的滄桑巨變,窯灣已成為湘潭城區人文資源最...